来源:镇雄县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3-03-19
3月17日,昭通市生态环境监测现场推进会在镇雄召开。
会议现场
上午,与会人员分组参观了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建设、设施设备配置、工作流程及制度建设等情况,镇雄分局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监测站建设管理运行情况。在分组讨论时,与会人员踊跃发言,纷纷表示,面对艰巨工作任务,在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关心指导下,镇雄分局主动作为,全面履行监测站职能,实现了人财物保障到位、设施设备齐全、管理规范、获得认证资质最多、队伍业务素质强、开展业务广,在全市11个分局中唯一实现没有委托第三方开展监测业务,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推进监测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树立了标杆,是全系统学习的榜样。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大家表示触动很大、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其余10个分局将对标示范,结合辖区污染源特点和工作需要,取长补短促进监测能力全面提升。
现场参观
在下午召开的现场推进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维江从为什么开这个会、这个会为什么在镇雄开、开这个会要解决什么问题、会后怎样抓好落实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镇雄县副县长罗昌武致欢迎词并简要通报镇雄县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成效。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凌波与11县市区分局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军令状”压实分局履行好生态环境监测责任。省厅驻昭监测站就县级监测站如何做好监测工作作专题指导,镇雄分局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经验做法作交流发言,其余10县市区分局就各自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下步打算作汇报。
签订目标责任书
会议强调,生态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全面了解掌握、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数据支撑,是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科学决策和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是高水平做好监管执法的重要数据支撑,更是检验生态环境部门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标尺。对标新要求,全市生态环境监测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能力建设短板突出、资质认证范围不宽、履职不到位等问题。
会议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辖区实际,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短板,重点从主观上剖析原因,找出破解难题的思路办法,着力解决人财物等方面困难,杜绝设施设备闲置问题,全面提升监测能力。要坚持目标导向,今年资质范围内项目禁止委托第三方机构,明年内全面禁止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监测业务;昭阳、鲁甸、巧家监测站今年内必须达标,彝良、盐津、大关监测站力争今年内达标;资质认证达标项目不低于标准化建设60项的要求,千方百计争取获得更多项目认证资质;设施设备利用率确保100%,设备采购要坚持实用原则,充分发挥绩效,无法运行设备及时按报废程序办理。要坚持措施导向,拟出任务清单,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调整充实队伍;查缺补漏,有针对性补齐监测设施设备;从人财物等方面全面保障到位,提升队伍能力,持证率要做到100%,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实现监测队伍培训全覆盖,实现思想认识有提高、会操作、会分析,能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以规范化管理护航高标准监测工作开展。严把监测质量关,提高采样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变通;制定并落实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全面、准确、客观、真实;严格把握工作的严谨性、精准性,探索建立监测数据复核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定期督查通报。市局办公室、水生态环境科要定期调度、督查、督办、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全系统监测业务能力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要坚持结果导向,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把监测工作作为生态环境部门首要业务高位推进,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落实监测职能职责,真正把“看家本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狠抓工作落实,把工作能力变为实实在在成果,助力全系统生态环境监测业务步入正轨并抓紧抓实,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的“耳朵”“眼睛”“鼻子”职能作用,交出一份不愧于组织、不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注重总结提炼,大力宣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弘扬生态环境监测正能量。
来源:昭通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供稿
网编:付丽
![]() |
主办单位:镇雄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镇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营维护电话:0870-3132198 政务专线:0870-12345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6270005 滇ICP备12000586号 网站地图
|
![]() ![]() |